对外贸易行业发展现状、对外贸易发展方向如何?根据《“十四五”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》,外贸高质量发展将努力实现五大目标:贸易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;协调创新水平进一步提高;畅通循环能力进一步提升;贸易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化;贸易安全体系进一步完善。
对外贸易,亦称“外国贸易”或“进出口贸易”,简称“外贸”,是指一个国家(地区)与另一个国家(地区)之间的商品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。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。对运进商品或劳务的国家(地区)来说,就是进口;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(地区)来说,就是出口。这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开始产生和发展,到资本主义社会,发展更加迅速。其性质和作用由不同的社会制度所决定。
从国际环境来看,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世界货物出口70%以上的份额和服务贸易90%以上的份额。发展中国家在近年国际贸易增长中的影响力逐渐加大,对全球贸易增量的贡献也十分显著。
根据海关数据显示,2021年,以人民币计,我国进出口总值接近40万亿。以美元计,我国进出口规模达6.05万亿美元,达到历史高点。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.1万亿元人民币,比2020年增长21.4%。其中,出口21.73万亿元,增长21.2%;进口17.37万亿元,增长21.5%。以美元计,我国进出口规模达6.05万亿美元。
2021年,我国外贸进出口实现了较快增长,年内突破5万亿、6万亿美元两个关口,达到历史高点。这一年的外贸增量达1.4万亿美元。2021年中国货物贸易规模全球占比大概率进一步提高。
据中研产业研究院公布《2022-2027年中国对外贸易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》显示
从产品看,在上年高增长基础上,2021年我国笔记本电脑、平板电脑、家用电器等宅经济相关产品出口合计增长13.2%;医药材及药品出口增长101.2%,有力支持了全球抗疫。李魁文指出,数据显示,2021年,中间产品占我国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出口比重为56.2%,出口汽车零配件、纺织品、锂电子蓄电池分别增长26.7%、14.1%和50.4%。此外,2021年我国自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进口原油、农产品(000061)、金属矿砂均实现了较快增长。
从主要贸易伙伴看,2021年,我国前五大贸易伙伴依次为东盟、欧盟、美国、日本和韩国,对上述贸易伙伴进出口分别为5.67万亿元、5.35万亿元、4.88万亿元、2.4万亿元和2.34万亿元,分别增长19.7%、19.1%、20.2%、9.4%和18.4%。
对比2020年,前五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总值占同期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有所下降。而同期,我国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3.6%,比整体增速高2.2个百分点。我国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占同期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也提升至29.7%。
这体现了我国推进贸易市场多元化取得新进展。特别是扣除东盟外的其他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增速高于整体水平。未来,我国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贸易高增速仍将持续。总的来看,“十四五”对外贸易实现了良好开局。
展望未来,外贸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不均衡因素增多。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三重压力。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,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,国际需求复苏势头放缓。此外,再叠加2021年外贸基数较高的因素,2022年外贸运行面临一定的压力。
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做好跨周期调节进一步稳外贸的意见通知》,提出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,进一步鼓励外贸新业态发展、缓解国际物流等外贸供应链压力等多项稳外贸举措。
市场人士表示,相关政策更加关注稳定外贸主体,增强产业链韧性。2022年RCEP正式生效,全球近1/3的经济体量有望形成统一的超大规模市场,将充分对冲美欧财政补贴退坡所造成的外需回落压力。2022年出口增速在近30%的高基数上,仍有望实现9%的较快增长。
社会的高速发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壮大,纵观当下发展趋势,国际贸易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组成内容,其能够有效解决多边贸易谈判问题,为此各国越发重视国际贸易的地位,其在国家经济中占据着重要意义,国际贸易对国家经济的发展与提升具有无可或缺的重要作用。
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如火如荼的背景下,科学技术高速发展,高新技术与全新经济局势的出现促使国家对国际贸易需求的提高,国际贸易也随之诞生了诸多新产业形式,予以了我国国际贸易发展新的活力。
对外贸易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,分析对外贸易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,挖掘对外贸易行业的市场潜力,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,提供对产业规模、产业结构、区域结构、市场竞争、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,清晰发展方向。